坦白讲,无论喜欢巴西足球与否,这支球队在八强就提前打道回府算得上是种遗憾。这不仅是因为当家球星内马尔的又一次眼泪,也不仅是因为这支本应站在决赛舞台上的球队离开的太早,毕竟在很大程度上,巴西足球代表了艺术足球最后的倔强。
曾几何时,远在欧洲我们也能见到齐达内、博格坎普这样的艺术足球大师,他们优雅的球风甚至让人一度忘记了足球是项激烈的竞技运动。然而,伴随着世界足球的发展潮流,流水线的培养模式下,严明的战术纪律下,这个时代的球员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个性,好像,他们只是被成批生产的产品一样,而不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人。
巴西偏偏是个例外,欧洲人的“工业足球”要的的是稳定性,他们不会鼓励球员去冒险,巴西人的“艺术足球”却是讲求创造和即兴,正因其不确定,足球才变得如此迷人。
因此,本届世界杯上,我们总能在巴西身上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,像是对阵塞尔维亚时,理查利森把一次停球失误变成了惊世骇俗的倒钩,这便是想象力和冒险精神的一种体现。每支球队都在追求成为那个强大且稳定的整体,巴西人却总是特立独行,他们总想要像跳桑巴舞那样把比赛赢下,甚至若不是看了内马尔的眼泪,你会怀疑他们根本不在乎比赛结果,只是想要在全世界面前把足球当门艺术去表演。
不得不说,在体系成熟的欧洲足球面前,巴西人确实遇到了瓶颈。倘若说,2010、2014、2018三届世界杯球队的阵容还不够出色,那本届世界杯,巴西队的人员豪华程度完全令人羡慕不已。遗憾的是,他们面对的克罗地亚像是台永远不会犯错的机器,那一刻,巴西人的倔强似乎成了他们的累赘。
当然,巴西人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点,2018年世界杯时,蒂特就曾希望用欧式足球理念去改变这支球队,然而,球队早早出局的结果让蒂特明白了点什么,这届世界杯上,蒂特再次重拾桑巴足球传统,相较四年前的俄罗斯之夏,如今的巴西极度崇尚个人发挥,坦白说,直到与克罗地亚的1/4决赛,他们做得一直很好。
只可惜,在这个时代,除了结果,一切似乎都没有那么重要。然而,曾经走了欧化道路的巴西也并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突破,不得不说,这真的是艺术足球的错误吗?仔细想想,实际上,这支巴西除了内马尔,也还缺少足够真正能够改变比赛局势的重量级球星。或许,四年后,当维尼修斯、罗德里戈等人更加成熟后,35岁的内马尔会带领这支巴西终圆大力神杯的梦想。
只不过,四年后,巴西人是否还会踢着艺术足球?这或许就不好讲了……
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记者 田延士 李柏村
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编辑 田延士 姜爱娜